造就Talk
Kanal-Details
造就Talk
造就创新未来。我们追随在科学、艺术、文化等多重领域的前行者,与那些为未来、新知、前沿而疯狂奋斗的人一起成长、彼此造就! 我们相信创造力造就未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造就公众号“xingshu100” 下载“ 造就app ”
Neueste Episoden
296 Episoden
梁静 :如何才能更“清醒”的学习?答案是加倍精准
我们相信,AI能够给我们的未来教育带来的是:孩子们不再深入在题海战术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可以减少。通过我们系统的数据,学习时间目前是可以减少到80%。

吴海山:随着5G的到来,传感器可能会遍布在我们身边每个地方
我们放远了往前看五年或者十年,可能上海的大街上跑的是几十万辆无人车,它们就好比几十万双眼睛,帮助我们去观察着这个城市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它能够帮我们感知...

王翌:中国教育三大痛点的共同原因,就是优质的老师太少了
我们看到的未来,是一个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如果你想学任何东西,都可以有一个特别懂你的,特别个性化的,一个虚拟老师就在你身旁,可以伴随着你去探索、去掌握...

左文文:“看见”黑洞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经过两年多的数据分析,人类史上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终于公开。我们为什么要拍一张黑洞的照片?我们是怎样拍摄它的?未来,我们还有...

顾晨曦:关于时尚的百年进化史,你真的懂时尚吗?
时尚永远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镜子,我们需要将它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观看。我们穿衣戴帽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遮体,更多是在自我表达,你选择时装的方式就像...


胡慎之:在朋友圈喜欢做这三件事的人,其实最缺爱
大家不妨问问自己,你每一天的工作、生活、社交、朋友圈,是不是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被打破了?你是不是变得像一台围绕网络而生活的机器了?有多少人晚上睡觉前...

郁喆隽:为什么要对技术设定边界?
人类的创造力已经这么有限了,为什么还要给创造力设限?技术像汪洋大海当中的一只小船,它自身是没有动力的,也没有风帆,它完全不知道驶往何处,只是外面吹的这...

王志伟:我在故宫读文献,赤裸裸的历史比清宫剧更狗血
我们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只是经过演绎的零星真相。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的王志伟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文献的过程中,运用新媒体,通过可读性强的出版物和...

张云飞:从玩模型到造无人艇,一个钝感工程师的创业之路
海洋是我们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依托,探索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其实是未来几十年不变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无人艇作为一个水面的无人系统智能平台,它...

逯薇:让小家越住越大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陌生城市的住所,这间小屋子都是自己的避难所,在这里,不必再努力维持“人设”的面具。如何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住出品质,就需要“住商”,屋子是静态的,但是住在里...

费勇:在古籍里求索现代中国式生活美学之路
费勇,著名学者、作家、生活榜mook主编、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认为,我们需要找到文化的根源,做生命的设计,一心不乱。

孟佳:从地球飞到月球,嫦娥到底穿了什么衣服?
了解月球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只是第一步,随着各种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类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长期开发月球资源将不再是科幻小...


王琦: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听听白帽黑客怎么说
我们现在的行业发展速度,其实远远大于技术速度的发展,技术发展的速度又远远大于这些厂商安全能力提升的速度,所以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多设备,安全方面还是有一些...

吴太兵:虚拟物品消费的下一个大爆款是什么?
最近这几年在网上下载盗版软件越来越难,盗版视频盗版音乐也很难,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视频网站的会员,为电子书、网络游戏付费,很多软件也在逐渐服务化,软硬结合...

科幻文学不是救世主,但却是高密度、高能量的现实主义
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得主。科幻小说是一种能从更大的密度、更强的能量、更全面全息的角度,去描摹、再现我们复杂的现实场景的一种文...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头号玩家,你会如何思考游戏的未来?
刘梦霏,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华电子游戏研究协会(Chinese DiGRA)前副主席、理事会成员。提到游戏这个词,在我们的文化中自带玩物丧...

粉丝权力大逆转的时代,是什么造就了中国式的粉丝文化
朱丽丽,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粉丝文化研究学者。过去粉丝的权力,主要是在消费的终端。你购买产品就好了,看电影买票、听音乐买唱片。但是现在呢?粉丝的...

普通的中二病我们普通的聊,是什么让二次元如此令年轻人着迷
林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二次元文化参与者/观察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那些往往会被称作“虚拟世界”/“虚拟角色”的对象,产生如此真...

从电影文化谈中国中产阶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这个神话?
杨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电影文化研究学者。中产阶级作为一种舶来的身份,在本土的嫁接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断裂和扭曲的状态。有时候,我们会把中产阶级想...

如果我们用平等的积极态度教育男孩和女孩,社会会如何变化呢?
Lisa Goldman,耶鲁女性组织YaleWomen创始人,管理&教育咨询顾问。地球上有无数人,但很神奇的是没有一个人和你完全一样。所以我们都能为世界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

传说中的填海造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仲伟东,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人类逐水而居,而大海似乎包含了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终极幻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近些年,中国大力开展海洋工...

艺术作品中那么好的意识形态,为什么就无法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呢
王厚淼,艺心动 CEO。我们想要传播的艺术,不再仅仅局限于高大上的美术馆内,不再被困在画廊之中,它可以和每个人的、每一刻的生活有关。

张武雄:越建越高的摩天大楼,凭什么能屹立不倒?
张武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我们讲未来的智能建筑里面,它必然是把建筑的建造、运行、更新以及未来的维护的整...

当遭遇自然灾害时,我们能做到“绝对防御”吗?
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副院长。面对每一次自然灾害,我们都会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那么当灾害发生的时候,你能逃得掉吗?我...


关于石墨烯大揭秘,用透明胶撕出来的诺贝尔奖到底有多强?
于庆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材料科学家。石墨烯有这么多美妙的性质,它能不能称作“新材料之王”呢?我觉得为时还早。因为之所以能称王,它必须在...

新零售时代,快闪店是不是应对碎片化的消费者需求最佳模式?
董志国,闪殿创始人、CEO。如何做一个好的快闪店呢?有三点:好的场景、好的内容、好的产品。在里面植入一个内容、营造一种故事感,用户可以在里面感受到一种文...

张晴:把“美”做成一种生意,一条是靠什么走通了这条路?
张晴,一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对我们来说,无论是拍视频、做电商,还是做线下店,抓住的一个字就是“选”。你要找到一个黄金点。高一点可能就阳春白雪,来的...

张经纬:人工智能如何帮助考古学家破解神秘的西夏文
张经纬,上海博物馆馆员。我们或许可以憧憬一下,在未来的交流过程中,人工智能是否能承担解读和中介的功能?或者由人工智能直接替代,从而帮我们消除掉所有的这...

【专访】清华美院教授蔡军:如何用设计思维运用到品牌商业运作中
蔡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今天,设计无所不在。从产品到服务,从品牌到体验,设计就在我们的身边,对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发挥着非常...

如何做好一个配角?关键不在于主和配,而是胸襟与能力
杨媛草,IPCN国际传媒CEO。我今天要说的“配角”,绝不是做男性的附庸与陪衬,而是去打开更大的精神格局,拥抱变化;放低姿态,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找到最有价值的...

《小门神》制片人于洲: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爱上动画的?
于洲,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如果一个动画师,每天工作时间是八九个小时,那么他每天的工作如果落到大屏幕上的话,会是多少时间?我听到有观众说是一分钟,也有说...

“田园建筑设计师”朱胜萱:城市里折腾了十几年,我返回乡村找到了诗和远方
朱胜萱,乡伴文旅创始人。城市跟乡村唯一的联系,就是只建立了单向的通道。城市如同一个磁铁,把人、钱、物资吸引过去。城市越大,它的吸力越大。而这个单行道,...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这世上最了解的人一定是你自己
瞿芳,小红书创始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神奇而美好的感觉,就是当你发现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强大的时候,你周围的亲密关系也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你给你身边的人注入...

连年增长的双十一成交额,我们该如何看待品牌与消费的关系?
张承良,Prophet铂慧合伙人。双十一第10年,伴随着交易额成长的是业已分化的中国消费市场。十几年前,中国人会习惯性地认为,国外的品牌比国内的好,大牌子比小...

吴正丹:在爱人的肩膀上起舞,那一刻,我天下无敌
吴正丹,国家一级演员,肩上芭蕾创始人。学舞蹈的孩子,他们一定是最坚强,最能够吃苦,我也相信,他们将来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成功。应该这样说吧——永远无法达到...

戴榕:宝贝,妈妈只愿比你多活一天
戴榕,自闭症人士家长、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董事长。我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常常会有人问我,常年陪伴自闭症孩子是一种什...

卢宝荣:为什么不应该反转基因技术?
卢宝荣,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转基因是一个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高地,这个高地我们如果不去占领,其他国家肯定...